沙龙现场 | 城市交通低、零排放区建设路径与实践

主题沙龙 2023-09-14


9月14日下午,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联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SUTPC)和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CCTP第二十四期主题沙龙。来自20多家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共同交流研讨。会议就建设交通低排放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利益相关方在建设交通低排放区中的作用以及低、零排放区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会议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主管王雯雯主持。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创始人兼执行主任安锋、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刘晓波分别致辞。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产业研究室主任康凯与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项目总监薛露露分别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对交通低、零排放区的顶层设计与规划进行介绍。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韩科、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四川分院副院长黄启翔以及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谢海明分别介绍了交通低、零排放区相关的地方实践探索。


顶层设计与规划


康凯以“中国交通近零排放区示范探索”为题,首先介绍了全球及我国交通控碳减排情况。在回顾我国交通碳减排概况时,他强调道路交通在交通行业碳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交通运输行业碳减排的重点领域,而汽车产业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同时,他还就下一步新能源相关的政策应关注的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探索实践部分,他提到,全国多地正在积极推进零碳服务区的建设,目前山东已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四川也已成功打造近零碳智慧港口工程。这些具体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中国交通近零排放区的建设与发展。


薛露露重点分享了“国际交通零排放区经验介绍”。她回顾了国际和国内研究建设零排放区的背景和必要性,明确了零排放区的定义和类型并详细分析和总结了建设零排放区所需的关键考虑因素。她强调,随着国际社会对交通零排放区的不断深入探索,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是探索交通零排放区建设的关键。


地方实践探索


黄启翔以“双碳背景下交通低排放区及碳积分政策机制的探索——以成都为例”为题,梳理了交通低排放区建设的宏观背景和城市背景,基于成都的发展经验,他从宏观政策层面、中微观层面就如何推进交通减污减碳提出了策略思考。随后,他分享了成都在低排放区建设方面展开的示范探索,并进一步提出建设交通低排放区的建议。


韩科的演讲题目是“基于数智化监管的运渣车减排路径 —— 以成都为例”。他介绍了成都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背景及运渣车管控政策的演化过程。在运渣车数智化监管方面,他就“车辆-企业-点位”数智化监管体系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并向与会嘉宾演示了运渣车电子围栏动态监控及土石方点位管控的过程,并对运渣车的中长期减排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谢海明以“深圳跨境货运零排放通道探索与思考”为题展开分享。他介绍了粤港两地跨境货运发展的现状,就深港跨境运输货运电动化的试点路线、车辆技术、充换电方案、成本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及建议。


议题讨论


议题讨论环节由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主管王雯雯主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郝春晓、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副所长周子航、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交通工程师黄彦文、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钟鸣荟、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主任钟东、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项目总监薛露露、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谢海明、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汪永东等专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从交通与城市规划、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等角度出发,对各利益相关方应如何推进交通低、零排放区建设等相关议题发表了深入的见解。


总  结


在会议的最后,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管辛焰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交通低、零排放区的建设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碳减排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零排放区政策实际上融合了多个政策目标,会对不同产业、部门以及居民等多重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特别指出,交通零排放区的建设是一个不断靠近、分步实现的目标。因此,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政策措施,以促进低、零排放区的建设与发展。



线上参会嘉宾(部分)


本次沙龙嘉宾主要来自以下机构(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笔触媒环境科学工作室

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

计鹏咨询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能源基金会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

S&P Global Mobility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世界资源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订阅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