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何捷:双碳背景下,建材生产消费总量趋于下降,运输总量也会相对减少

专家观点 2021-08-25


实现货运零排放挑战巨大。一方面,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货运规模不断扩大,2010-2019年中国货运总量持续增长,同期的货运周转量波动上升。另一方面,30/60双碳目标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增长逻辑将发生深刻变化。双碳目标下大宗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会出现什么变化?会给货运带来哪些影响?货运的周转量和运输量将产生哪些变化?


为探讨相关问题,2021年8月25日上午,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举办了第十三期沙龙研讨会 —— 双碳目标对大宗商品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影响。以下总结自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何捷女士在本次沙龙上的发言。


双碳目标下全国建材行业面临巨大减排压力

建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材料,包括传统建材、新型建材等,支撑着各类行业的发展,如航天航空、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建材行业的产量巨大,中国基本上所有品种的建材产量都占了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如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等,甚至有些达到了60%、70%。


建材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和排放型的产业。能耗占全国总量的7%-8%,占工业部门总量的12.8%,废气排放量约占工业总量的18%。整个建材行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有些细分行业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是在技术装备上还是产量上,在国际上都处于垄断地位。而有些细分行业还有上万家的小规模企业,部分确实有散、乱、污的现象,比如像砖瓦行业,规模以下小企业数量多且分散。


无论是整个行业还是各个子行业,结构失衡问题都较为突出,产能过剩问题也比较泛滥,20%-30%的大型企业产能占了整个行业产能的60%-70%。巨大的产量、结构失衡问题以及现在的零碳目标导致建材各方面节能减排的压力十分大。


中国建筑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

从整个产量来看,2019年水泥总产量为24亿吨,玻璃为8亿重量箱,还有其他各类的产品,巨大的产量造成了巨量的排放和能耗。


从碳排放方面来看,2020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公布的核算报告推算出整个建材行业的排放量大概是14.8亿吨。考虑到劣质燃料和过程排放,我们项目组估算排放在17亿吨左右,因为整个水泥行业的直接排放就高达13亿吨,间接排放1亿吨,总共达到14亿吨排放量;玻璃行业排放量大概在5000万吨,未来可能还会增长;烧结砖瓦材排放量为2亿吨左右。


水泥行业产量及消费量预测

No.01水泥行业总体产量进入平台期

水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整个建材行业的70%左右,能耗也大约占70%-80%,是建材领域中碳排放和能耗最大的行业。2000-2019年,全国水泥年产量增长3.9倍,2015年首次出现幅度为5%的下降,目前水泥行业的总体产量基本围绕着22-24亿吨上下波动,进入平台期且开始小幅度下降。

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水泥产量自上世纪末开始就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目前占了世界总产量的57%。2018年,国际能源署发布了水泥工业的低碳转型技术路线,其中提出到2050年,中国的水泥产量会有所下降,而印度的产量将还会保持上升,其他国家产量都相对比较平缓。


No.02水泥熟料消费量峰值将在2020-2025年出现

碳达峰和水泥熟料消费量是密切相关的。经测算,到2035年,80%的减排量将由消费量的减少来贡献,只有20%左右是通过各种技术和相应措施来实现的。

根据多因素拟合分析模型预测,我国水泥熟料的消费量峰值将在2020-2025年期间出现,会有一些微小的波动,预计约为16-17亿吨。相应地行业年碳排放达到约14.5亿吨后将逐步下降。随后,熟料消费量将逐步下降。2030年、2035年我国熟料消费量分别下降至约14亿吨、13亿吨,2060年则可进一步下降至10亿吨以下。

从长期来看,整个建材和生产消费总量将逐步减少,运输总量也会相对下降。


减排技术路径分析

减排的技术路径方面,从建材行业来说,第一是通过强化房地产行业导向,重点地区强化置换监管等方式从源头对产能产量的控制。第二是碳排放强度控制,主要是原料替代、节能技术、电气化升级改造,以及2050、2060年以后,可能采用的CCUS、CCS技术等。第三是水泥消费量控制,打通建筑领域,完善混凝土行业标准规范、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系列规范标准并推广绿色建筑、低碳建筑。










订阅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