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刘小诗先生从1)交通电动化发展趋势及能源协同需求2)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新技术与新模式3)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面临挑战与建议进行观点阐述。
查看详情交通碳达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源头调控,出行结构、运行效率调整和用能结构、推广技术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研究交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特征,促进整个减排效应的最大化。
查看详情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研究员苗领博士就未来排放的模拟与协同效应分析是实现碳达峰及协同控制的关键环节;珠三角道路交通减排协同效应与费效分析;广东省交通运输碳排放发展趋势预测及减排潜力分析等几个发面做重要发言。
查看详情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主任田红女士就1)基于简易瞬态工况法数据的碳排放核算方法;2)基于燃料消耗量试验标准的碳排放计算(IPCC法)3)基于城市车辆活动水平的碳年排放量计算方法(指南法)在本次沙龙上做了发言。
查看详情2021年10月29日上午,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联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SUTPC)在深圳举办了CCTP第十四期沙龙研讨会 —— 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边界、核算方法以及清单编制系列沙龙之城市交通碳排放。本次沙龙共邀请来自17家机构30余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探讨了国家整体交通碳排放核算边界、方法以及清单编制,同时就地方实践和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下总结自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余红伟先生在本次沙龙上的发言。
查看详情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