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丨田智宇:交通和能源的融合发展要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 加快转变

嘉宾观点 2023-05-24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智宇受邀出席“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并就“‘双碳’目标下清洁交通与能源电力协同发展”进行主题发言。


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由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创新发展中大国交通低碳零碳发展途径


交通电动化、能源低碳化进程快于预期


交通运输领域是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整体来看,我国交通和能源发展已经由总量不足向结构优化、质量升级方向转变。当前,交通电动化和能源低碳化进程要快于预期。2022年,我国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3.65亿千瓦、3.9亿千瓦,并且仍在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交通和能源的融合发展要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加快转变。


我国处在交通能源转型发展前沿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石油消费基本饱和,部分国家人均石油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发达国家在汽车保有量基本饱和的基础上,交通转型更多面临结构优化的问题。而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长,并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既要满足合理、普惠现代交通运输服务和出行需求,同时又要兼顾交通的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巨大。


但同时,我国是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处在技术创新应用市场前沿,在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的三重驱动下,我国有望实现“换道超车”,引领全球交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石化化工产业低碳发展转型,超前谋划成品油达峰后发展路径


严格控制传统炼化生产能力,调整拟建在建产能计划及技术路线


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能源转型,需要从安全和减排两方面统筹考虑。首先,伴随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和电动汽车不断推广,我国陆路交通运输石油需求有望在2030年前达峰。产能过剩矛盾由炼油领域向基础化工原料领域蔓延,从供给侧角度看,要严格控制传统炼化生产能力,调整拟建在建产能计划及技术路线,重点是推进减油增化、一体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能源低碳转型将大幅减低未来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并拉动增加低碳高端新材料等需求


能源低碳转型将大幅减低未来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目前石油需求大量集中在货运领域,而货运的主要对象又是大宗商品包括煤炭,铁矿石,水泥等。从长远看,到2060年我国化石能源比重不足20%,实现全面工业化之后钢铁、水泥等需求也就大幅减少,加之公转水、公转铁等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届时用于大宗货物运输的石油需求将显著降低


能源低碳转型同时也激发出对很多新材料的需求,如锂电隔膜、EVA光伏胶膜、半导体、消费电子聚烯烃膜等。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高端化工新材料需求增长空间大。这些产品又恰恰需要传统石化产业来提供。因此,由成品油和基础原料向低碳高端新材料转变,是我国石化产业及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持续提升交通电气化发展水平


我国交通电气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用能领域,但领先于其他国家平均水平 


从用电角度来看,与我国其他行业电气化水平相比,交通的电气化程度是较低的。虽然道路轻型车的电气化速度非常快,但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电气化难度依然很大。另一方面,我国交通的电气化水平目前领先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下一阶段我国交通电气化的速度预计会快于预期。同时,我国提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80%以上,届时各个行业领域电气化水平相比目前也将大幅提升。


发挥电气化在节能、减污、降碳中的“倍增”效应


电气化发展不仅有节能减排的直接效益,实际上还有倍增效应。首先,交通电气化发展减少了终端成品油消费,也减少了终端的污染物和碳排放。其次,在发电环节,随着非化石电力占比提升,也减少了燃煤或燃气发电的污染物和碳排放,并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还能减少转换、输配环节的能源消耗。


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保障不确定和极端条件下交通能源供给安全

 

挖掘交通电气化发展的资源潜力、市场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先立后破。从交通领域看,挖掘交通运输节能降碳潜力、提升电气化水平,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潜力。交通运输行业要转变被动的能源消费者认识,通过挖掘需求侧引导、有序充电/V2G等方面的潜力,积极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充分挖掘交通电气化发展的资源潜力、市场空间。


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示范群城市探索创新 


除了油电之外,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还是一定空间,重点是在难以电气化领域推广应用。氢能发展涉及制储输运等多个环节以及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问题,现阶段,重点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示范群的探索应用,切实解决包括产品技术、配套设施、标准规范等问题。另外,氢能发展要把安全性摆在首位,一些氢能相关标准国际国内还不统一,要结合国内情况来加快完善。


超前布局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型能源体系、电力及基础设施体系等


除了氢能安全性的问题,也要看到整体能源电力安全形势的变化。一方面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增加,部分地区能源自给率偏低,加上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天然气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中断风险上升。所以建议超前布局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型能源体系、电力及基础设施体系等,在保障碳达峰的同时保障交通的用能供应以及运行的安全。






了解最新资讯




订阅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自愿性的交流、合作及观点传递平台,秉承“独立、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 聚焦政策和技术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国际、中国和地方先进经验,加速交通迈向零排放